官方微信

童文教育微信公众号,欢迎扫描添加,共同分享幼儿教育知识和思想。

微信
客服童童

Hi~大家好!我是客服童童,请扫描我的个人微信二维码,我会随时和大家交流哦~

微信
联系我们
订货平台
下载中心
园所管理 首页 >> 资讯新闻 >> 园所管理

幼儿园“诱拐实验”并不科学?

最后编辑:2015-06-16  浏览:2674 次

近日,在兰州市伏龙坪街道晶晶幼儿园内,一场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扮演的“坏叔叔”、“坏阿姨”诱拐实验,不到半个小时,零食、玩具等轮番上阵后,20多个小朋友除两三人,九成的孩子皆被轻松“骗”走。这一幕,让躲在角落里的老师和家长们看得心惊肉跳。(5月31日《兰州晚报》)

这样的“诱拐实验”,在很多地方都做过,其结果也大都一样——大部分孩子抗拒不了“坏人”的利诱哄骗。于是,有些人就煞有介事地点评:看,孩子的防范意识太差了吧。幸亏这是在做实验,若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,那可就惨了。最后得出的结论无非就是:要增强教育,提升孩子的防骗意识。

我理解幼儿园、老师以及家长们的苦心,毕竟现在的骗子实在太多。与其到大学再来教防骗知识,还不如现在就“从娃娃抓起”。但每次看到这样的实验,我还是感到残酷。试想,三四岁的幼儿,哪里知道社会有这么多阴暗面?在他的眼中,所有人都像他那样,怀着一颗真诚之心,赤诚相见,不会欺骗人。孩子的信任,哪怕是轻信,正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。现在要叫他这么早就直面人性的丑恶,是不是有点残忍?并且,“坏人”最后摇身一变又恢复了“好人”的身份,面对这样的剧情“神反转”,我们能确定每个孩子都能从心里接受吗?

另外,在实验课中,这些“坏人”在欺骗孩子之后,却“逍遥法外”——没有得到任何惩罚。这除了会让孩子对社会产生不信任外,岂不是在变相地教育孩子“骗人无罪”、“被骗活该”?

所以,笔者认为,这样的“诱拐实验”,其实并不科学。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各种社会负能量和黑暗面包围,不利于其心理成长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,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之后,还要对那些“骗子”进行惩罚,要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后果,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“诱拐实验”的副作用。同时,我们也不要一味告诫孩子不要这样、不要那样,更多的时候,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该怎么处理危险状况,该做什么。


其实,有些东西根本不用测试,我们也能想象。幼儿的智慧,怎可能斗过成人?因此,真正需要测试的是由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组成的儿童保护体系是否牢固。比如,家长是否避免将幼儿独自留在家里,幼儿园和家长是否实现了无缝对接,警方是否建立了有力的打拐机制。只有这些都做好了,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。